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貢寮區公所

社區導覽地圖專區

  • FB
  • 張貼至「Plurk」【另開新視窗】Plurk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 小字
  • 一般
  • 大字
新北市貢寮區公所


漫遊貢寮~看見百餘年的台灣
 

漫遊貢寮-看見百餘年的台灣--詳細內容如下

貢寮社區導覽-貢寮路線

貢寮社區導覽-貢寮路線-詳細內容如下

雙溪老打鐵舖
雙溪老打鐵鋪為北部僅存三家
老舊手工鐵打舖其中之一,
座落於雙溪有家超過70年歷史的「打鐵舖」,
至今仍用窯燒手工製作各式各樣的鐮刀、鋤頭,
菜刀等器具,僅十坪的空間內。
最古老的打鐵爐灶呈現在眼前。

三忠廟
三忠廟是台灣唯一供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廟宇,
因此又稱【三公廟】
興建於同治7年(西元186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廟內排有文天祥的「正氣歌」與「忠孝」金匾教化人心,
廟內四座香爐和龍柱都是以樟木浮雕而成。

保民殿
主祝為炎帝神農氏,又稱五穀仙帝,創始手相。
傳民耕稼,嚐百草究藥性,醫護百姓,
而安天下,後民感其德,遍地立廟。
保民殿創建於明治43年,西元1912年。
當時係由内厝簡姓捷興公捐獻土地,
由村民共同募款而建。

東和戲院遗址
東和戲院為在地居民記憶中的老舊電影院,
現已不再營運,然戲院現存遺址上
仍可看到撥放室及售票台,
戲院遺址上仍有上百塊的TR磚,TR磚是當時第一等磚。
日治時期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出產的紅磚,印有TR標誌。

貢寮街有機書店
位於貢寮老街上的貢寮街有機書店。
以老街上閒置古宅改造(原為林榮豐米店)。
貢寮街有機書店為「有機書店文旅」聯盟成員之一。
設立目的在提供一個在地的文創生活聚落。
同時滿足小旅行遊客的在地探索資訊需求。
並藉由全台聯營模式提供
“有機書店文旅"的鄉旅體驗服務。

漫遊貢寮~看見百餘年的合灣
貢寮社區導覽-貢寮路線
西元1920年前,雙溪及貢寮為同一行政區域。
古稱三貂堡,貢寮區亦為淡蘭古道路徑之一。

奉茶
位於魚行仔路路旁居民本著善行提供過往旅客茶水,
讓路途上倍感溫馨。

樂文診所
台灣人生病習慣擠大醫院,其實各地仍有
許多溫暖醫師在第一線診所為民眾健康把關。
樂文診所執業藥師章殷超,原是貢寮衛生所的所長
看到貢寮沒有診所,就辭去所長職務。
來貢察老街上開設診所,照顧年老鄉親,
章醫師為照顧不便長者,
自己到病患家看診,堪稱華佗再世。

開心農場
由一群快樂的老園丁以有機肥,
種植無農藥的健康蔬菜,打造一座安心無毒菜園。
有機蔬菜定期供應老人共餐食材,
也幫助社區有需要的弱勢長者,
成為凝聚社區力量的園地

貢寮火車便當
來到貢寮,大部分的遊客只知道福隆便當,
其實,貢寮也有專屬的火車站月台便當:
以簡單傳統的紙便當盒,盛装屬於記憶中的家常菜,
爽口的高麗菜、香酥的炸雞翅、滷蛋及醃黃瓜。
招牌的軟Q米飯深得居民與旅客高愛。

渡船頭及周家古厝
渡船頭為牡丹溪平林溪的匯流處,
古渡船頭「頂雙溪渡口」為當年往来商旅繁華做了見證,
是淡蘭古道重要關口。清朝時,
渡船頭是淡蘭古道的重要關口,
大宗貨物與客船全部順雙溪河運到出海口舊社,
換乘帆船給轉運各地,
回程再用小型船隻將日用品逆行上溯到頂雙溪。
位於渡船頭附近有一間石頭砌的二樓石頭厝,
那就是當時三貂周總理的古厝。


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單位:貢寮區公所




討海人生-見證澳底

討海人生-見證澳底-詳細內容如下

貢寮社區導覽-澳底路線

貢寮社區導覽-澳底路線-詳細內容如下

澳底
貢寮社區導覽-澳底路線
澳底的討海人生 澳底的
討海了 人生

石碇溪腳踏車步道
當地稱「小萬里長城」,
漫步步道美景中海天映入眼簾,
往前走看見石碇溪出海口,
淡水與海水交界點,群魚雜聚。
石碇溪口,是吳沙在嘉慶元年
率領船隊出發前往葛瑪蘭(宜蘭)的起駛點,
是宜蘭漢人開發史的源頭。


吳沙公墓
吳沙公墓是清代開墾臺灣宜蘭的先賢吳沙之墳墓。
現為國定古蹟,吳沙有「開蘭始祖」之稱,
吳沙墓建於清代嘉慶3年(1798),
墓址於本區仁里里石碇溪出海口旁,
吳沙子孫約有300多人,
每年三月吳沙子孫都有100多人到此掃墓。·
現存的吳沙墓為光緒10年(1884)所重修。

海蝕地形潮間帶及貝殼海岸
東北角豐富的地景資源處處驚奇,
由吳沙墓繼續前行,
可至本區第二大河流的石碇溪河口,
這裡有海蝕平臺及河口的曲流地形景觀以及豐富的
鳥類生態。往石碇溪北岸走,
有一段綿延500多公尺的珊瑚殼海岸。

慶安宮
慶安宮為本區百年廟字之一,
始建於明治年間,
主祀延平郡王。
其廟殿係一棟宮殿式仿古建築,
遠眺太平洋,
為澳底觀察海洋視野最好的地方。

船澳仔漁港
位於澳底仁安廟前300處海邊,
船澳仔漁港歷史極為久遠,
台灣光復時期即已存在,
與澳底漁港相鄰,
唐代起就有琉球人與凱達格蘭族巴賽人共處居住,
曾經有唐代的貨幣在此出土
(現保存於台灣歷史博物館)

澳底漁港
以前為台北縣最大的漁港,
台北縣的縣歌提及澳底,
現為東角公路沿線的重要漁港,古稱琉球澳。
在日治時期台灣魚翅生產最多的地方,
也是台灣最好的漁場-三貂魚場,漁獲主要
集散地。石花菜、紫菜及海帶等海生植物,
使澳底漁港成為東北海岸主要的海鮮集散地。

蘇國賢像
石碇溪口是東北角岩岸跟沙岸的分界,
南岸是绵延三公里的黃金沙灘、
北岸是珊瑚海岸,
北岸口聳立的蘇國賢義士像,
為紀蘇國賢捨身救人故事,
因此特立此雕像緬懷。

大陸漁村
在民國40年代,政府從香港接來一批廣東漁民
他們原本在船屋上生活困苦,
政府安置他們在澳底居住,
原本居住在加油站旁的磚塊屋,後來因為老舊,
政府在仁里蓋了二樓樓房,為東北角地區唯一
講廣東話的聚落,共有20幾戶。

仁和宮
位於濱海公路旁的仁和宮是澳底地區信仰中心,
建於清道光初年,至今已有200年歷史,
供奉漁民最篤信的媽祖,光緒年間台灣最出名的
漳派首席大師陳應彬改建成:
一條龍二進式、三川脊、硬山頂格式,
仁和宮側邊為元辰殿,
目前為台灣地區最大的太歲廟,
可依循自身出生年份查詢自己的本命太歲,
位於仁和宮後方休閒廣場,保存舊廟在清代
遺留的老舊遺址及廟的主體文物。
翻開歷史,這裡是日本能久親王登臺灣
的指揮所的行宮(1895年5月30日)。


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单位:貢寮區公所
瀏覽人次:1905 人 更新日期:2024-03-28
收合